EN

【2025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科普】第4期:肺癌的预防与早期筛查

2025-04-19 20:40:11

肿瘤防治宣传周

2025年4月15-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特别推出系列科普,帮助公众提高科学防癌抗癌意识和知识水平。本期内容为:肺癌的预防与早期筛查。

肺癌发病率在我国依旧高居首位,是我国恶性肿瘤“第一杀手”,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近年来,肺癌患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不少无吸烟史的人群也患上肺癌,这可能与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和特异性症状,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肺癌的预防及早期筛查尤为重要。

引发肺癌的风险因素

1.烟草暴露:吸烟是肺癌的头号“帮凶”。吸烟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还会对周围人群产生二手烟暴露的危害。二手烟就像一个无形的健康“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2.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看不见的“健康刺客”。城市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如燃煤、油烟等)以及职业环境中的某些致癌物质(如石棉、砷等)都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3.职业暴露:某些职业环境中存在致癌物质,如石棉、砷、铬、镍等,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5.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

除上述肺癌风险因素外,不健康饮食是机体“失衡之源”,久坐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机体免疫力“破坏者”,都可增加肺癌发生风险。

肺癌高风险人群

年龄≥50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1.吸烟包年数≥2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2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注: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

2.与吸烟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至少1年。

5.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确诊肺癌。

肺癌的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病因干预):减少肺癌的发生风险

1.远离烟草: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2.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减少烹调油烟的产生,厨房要保持通风,有条件者可安装性能较好的抽油烟机,炒菜时的油温也要有所控制。

3.避免职业暴露:对于暴露于致癌物中的人员,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与致癌因子接触。

4.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正常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补充蔬果,适度运动活动都可降低肺癌发生的风险。

二级预防(筛查与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

肺癌筛查推荐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不推荐使用胸部X线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等进行肺癌筛查。肺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有下列影像表现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

1.检出的实性结节或者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平均直径≥6mm且<15mm,或者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8mm且<15mm者,3个月后复查,并根据结果决定下一轮复查时间。

2.检出的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或者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15mm,如无法排除恶性结节,建议正规抗炎治疗后1-3个月复查,并根据结果决定下一轮复查时间。

低剂量螺旋CT可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互补筛查。

三级预防(合理治疗与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1.规范化治疗:根据肺癌的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

2.康复与护理:肺癌患者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促进身体康复。

3.随访与监测:肺癌患者需定期随访和监测。一旦发现疾病进展,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地早期干预和处理,以提高治疗疗效。一般来说,肺癌在手术结束后,两年以内每6个月复查一次,三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晚期肺癌在全身治疗结束后,每6-8周复查一次。出现新的症状或症状加重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肺癌的早期症状与识别

肺癌早期症状轻微且非特异,易被忽视。肺癌早期常表现为干咳、痰中带血丝、轻度胸痛或低热,这些症状与普通呼吸道疾病相似,容易被误认为感冒或支气管炎,导致延误就诊。

如果出现以下表现,要高度警惕肺癌可能:

1.持续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呈高调金属音性咳嗽或刺激性呛咳。

2.痰中带血或咯血:多见于中央型肺癌,主要与肿瘤侵犯的部位有关,当破坏支气管黏膜的毛细血管时容易出现痰中带血,累及到大血管则可能引起大咯血。

3.气短或喘鸣,听诊可闻及局限性或固定性哮鸣音:当肿瘤压迫气道或转移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喘息等症状。

4.持续发热,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5.体重降低。

6.出现杵状指(趾)、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等不明原因、久治不愈的非肺部症状。

7.出现声音嘶哑、颈动脉怒张、锁骨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肿瘤局部侵犯及转移的体征。值得注意的是感冒引起的声音嘶哑在痊愈后症状就会消失,而肺癌引起的声音嘶哑则是持续的。

本期专家

王海永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呼吸内科学科主任、呼吸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山东大学/澳门大学博士后

哈佛大学全球临床研究培训计划学者

山东省医学会姑息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基层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常务委员

门诊:周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