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科普】第6期:淋巴瘤相关知识
2025-04-21 17:54:59
肿瘤防治宣传周
2025年4月15-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特别推出系列科普,帮助公众提高科学防癌抗癌意识和知识水平。本期内容为:淋巴瘤相关知识。
初识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于我们体内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当有患者忐忑不安地问:“医生,我这是癌症吗?”我们必须诚实地回答:是的,这是一种癌症。但与其他癌症不同,淋巴瘤不是发生在某一个特定器官,而是源于遍布全身的淋巴系统,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乱了身体原本的平衡。
在中医理论中,淋巴系统类似于“卫气”系统,负责守护身体的城池。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结、脾脏等淋巴器官精密组成,它们像忠诚的卫士,日夜不息地保护我们免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害,同时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
淋巴管如同一张无形的网,遍布全身各处,只要有血管流淌的地方,就有淋巴管相伴,这也解释了为何淋巴瘤可以在身体的任何角落悄然出现。
淋巴瘤的多样性
淋巴瘤如同一个庞大的家族,家族成员众多且性格各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最新分类,淋巴瘤已有百余种不同类型。
在这个家族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当之无愧的“长子”,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三分之一。它本身又分为多个“分支”,其中最常见的是“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了解自己患的是哪一种淋巴瘤,就像认识自己的对手,这是战胜疾病的第一步。
淋巴瘤发生的多重因素
1.基因:某些人的基因组成使其更易受到淋巴瘤的青睐,虽然淋巴瘤并非直接遗传的疾病,但确实存在基因的易感性。
2.生活作息不规律:现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作息不规律、饮食结构失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等,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体内的平衡,为疾病埋下伏笔。
3.环境因素: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如污染物、辐射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淋巴瘤的信号
淋巴瘤的确诊之路
分期与预后评估
淋巴瘤分为I期、II期、III期和IV期。分期是根据淋巴结受累的范围及有无侵犯其他器官来确定的。分期越晚,肿瘤负荷越高。但无论哪个阶段,都有应对之策,关键是及时发现,积极治疗。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来评估患者的预后风险,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结外病变等因素,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淋巴瘤的治疗之道
1.一线治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一线治疗是R-CHOP方案。
2.复发难治患者的治疗选择
对于一线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患者,治疗需要更加灵活多变:
新药及临床试验:如双抗、ADC、BTKi等,能够精准打击特定的细胞信号通路。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年轻患者,先用大剂量化疗清除体内所有造血细胞,再输入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功能。
CAR-T细胞治疗:将患者自身T细胞改造成能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的"特种兵",让身体的免疫系统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
3.应对治疗副作用
淋巴瘤是否可以治愈?
很多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淋巴瘤能治好吗?总体来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医学上的“治愈”定义是:治疗结束后5年内疾病未复发。两年内是复发的高危期,两年后复发风险会显著降低,5年后复发风险不到2%。
治疗结束不是终点,而是生命新篇章的开始,要注意定期随访: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2-5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5年以上每年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本期专家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血液科二病区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血液病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从事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
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
美国Fox Chase Cancer Center访问学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国家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青委
山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骨髓瘤工作组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青年医务工作者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生物医学学会血液病智能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干细胞与免疫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公共卫生学会血液病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淋巴瘤全程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常委
山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
主持国基金青年项目,省基金面上项目及多项横向课题等,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分别在Blood,Haematologica,Oncogene,Br J Haematol等杂志发表论著多篇。
门诊:周二全天、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