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护理天地详细

归于心,敏于行 --ICU进修有感

2013-10-08 10:31:39院长办公室


  新奇、紧张、忙碌而有挑战性的3个月不知不觉就结束了 ,从刚进ICU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到离别的依依不舍,感谢护士长及科室里护理姐妹们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和关心!3个月的进修,我们不仅仅学到了专业技术,而且对护士要具有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ICU的工作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

  这里发生的故事常常不动声色地体现着“以病人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ICU是全封闭式无陪护病房,层流系统净化空气,家属不允许进病房探视,病人可以在每天下午探视时间通过病床上方的可视对讲系统与家人通话。第一次看到病人与家属“相见”的场面,我控制不住自己不争气的泪水,跑到污物间的角落里偷偷抹了会鼻子。后来与科里的老师交流,原来大家都有这种经历:那些看到亲人被营养管、胃管、氧气管、胸腔闭式引流管、颈部负压管等各种管道“武装”后不堪的模样、忍不住的泪水;那些佯装出微笑的脸庞发出的颤抖的声音;那些简短的、激励的、感谢的话语……统统这些一次又一次撞击着护士们善良柔弱的心!因为深深懂得病人的所需,深知家属的担忧,所以在护理每一位病人时,我们亲爱的护理姐妹们都会给病人最亲切的关怀。在没有陪护的ICU病房,护士就是病人身边唯一的依靠。专业护理自不必说,基础护理更显得尤为重要,给病人清洁,喂饭喂水、更换衣裤、梳头、剃胡子等等,她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视病人如亲人的精神让我感触很深。记得有一位全肺切除的病人,因为一侧肺叶全部切除后,为防止纵膈扑动,病人手术应保持平卧位或斜坡卧位,病人术后第一天就可以进饮食,因不能坐起又没有陪护,所以全肺切除的病人是我们护士一口一口的喂水、喂饭。刚开始这位病人只喝水,不吃东西,总说不饿。全肺切除病人静脉入的液体总量也有限制,不吃饭营养跟不上怎么长刀口?这可急坏了我们的护士,什么原因呢?通过与病人、病人家属的交流,大家一分析原来这位病人比较怕羞,怕吃了饭后有大便,不好意思在床上解大便。知道了症结所在,接下来就是苦口婆心地劝慰“大叔,咱做的这个手术挺大的,您在这要呆好几天呢,不吃饭您饿不说,也影响长刀口。你家里人也跟着急呢!您不用不好意思,我们这每张床都有帘子,您如果想大便就说一声,我们给您拉上帘子,放上便盆,拉完了说一声,我们给您收拾,这是我们的工作……”后来这位病人很配合也很感激护士为他做的一切。诸如这样的故事在ICU时有发生,即使不能讲话的重症病人,患者感激的目光就是护理工作质量。

  每次给病人倒完尿液、胃肠减压里的胃液、引流液后逃离混杂着84味、尿骚味、酸臭味、血腥味污物间时;每次屏住呼吸为病人收拾大便时;每次看到病人咳出或多或少,脓性的或血性的痰液,胃里翻起不适时,我脑子里总会闪出这样一个念头:ICU的护士真是不简单,是她们让我看到了护理工作平凡中的伟大!

  这里的每一个抢救场面都记录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ICU的病人病情比较复杂,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抢救病人也是常有的事。有一位用呼吸机的病人情况不大好,中午班已经接班完毕,好像已经预示到有事情发生一样,大家没有一个走的,果然中午12点10分,病人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抢救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通知医生,抢救车到位,除颤仪到位,遵医嘱开始进行CPR,电除颤,静脉应用心三联等药物,与此同时中午班看好其他病人。经过三个循环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大动脉已有搏动,心电监护恢复正常,病人抢救成功。大家忘记了疲倦和饥饿,继续补抢救记录,收拾“战场”,观察病人。等到病人病情稳定,一切归位后,再次给中午班交班。临走护士长还是不放心地说“我们吃饭后在休息室候着,有事叫啊”。在她们看来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没有人计较是在上班还是加班,没有人考虑自己身体不适还是饥饿难耐,只要是病人需要,抢救生命是第一位。此外,护士长在排班上也会提前安排2到3人听班,只要有需要,随时到岗。在护士长的培育下,ICU锻炼出了一批又一批抢救工作中有敏捷身手、敏锐观察力的人才,同时她们不计个人得失,团结协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荣获诺贝尔奖的特雷莎修女的人生戒律里写到:“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你今天所做的,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做人并非修身更应修心,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善心、爱心、耐心、细心正是护理工作仁爱、博爱的具体体现。心,归于自己,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去护理好每一位病人;敏于行而慎于言,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的护理工作。我们相信:“崇高源于微小,收获来自付出!”

  与护理姐妹们共勉!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