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ICU里的一天

2014-05-12 16:16:37院长办公室


  燕尾帽虽比不上皇冠的高贵和博士帽的荣耀,但它却是护士圣洁美丽的标志。“白衣天使”的称谓是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赞誉和对护理职业庄严神圣的定位。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其基本宗旨是为危重病人提供更高治疗的医疗服务。ICU能使危重病人得到早期而又准确的诊断、紧急而又恰当的处理。因此,ICU病房对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危重病人来说,就是战胜死神的第一战场。

  作为ICU病房的护士,有着特殊要求。她们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能吃苦耐劳,爱伤观念强,诚实可信,细心耐心,洞察力强,能够应变各种特殊变化,接受能力强,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掌握过硬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早上7:30  交接班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1床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仍给予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方式SIMV,患者夜间病情平稳。”
“2床冠心病患者,患者夜间情绪不太稳定,有几次发脾气。”
“3床上消化道出血、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昨夜吸氧流量5L/min,B超检查结果示前列腺增生,昨夜已拔出尿管,患者小便能自解。”
“4床是右肺下叶切除术后第二天的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患者夜间血压波动在158/97mmHg—129/74mmHg,给予硝酸甘油液持续静脉应用,效果可,今晨空腹血糖9.6mmol/L,遵医嘱给予胰岛素皮下应用,密切观察血压、血糖变化。”

……

  每个病床的病人在夜间的用药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心理变化都详细的被值班护士记录在特护单里,交接班时要求护士将这些情况交接清楚明了,以方便医生会诊,发现异常及时用药和治疗。

  在护士工作区,一台呈现各个病人生命体征的中央监控系统电脑显示屏上,各个参数,闪烁如星,练就了一双双火眼金睛,能在错乱复杂的曲线中,秒读出异常。

  交接后便是病人翻身擦身的时间,5床患者是一个老大爷,住在ICU已经有两周了,是急性心梗复苏后的病人,因神经性呼吸肌功能退化,目前只能靠呼吸机维持呼吸,病人因为身体没有知觉,失去行动能力,两名护士费力的将病人身体翻转,给予床上擦澡,更换被服,这可是个力气活,人在没有知觉的状态下,身体会显得特别沉重,而两名年轻的护士都是身材纤瘦的,每次忙完都会累出一身汗,我们笑称每天这样也省了专门减肥了。这边刚擦洗完毕,病人又要解大便,两名护士又吃力的为病人放好便盆,解完后重新擦洗......我们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为了病人没有人喊苦喊累,平日里追求时尚爱美的我们,为了病人没有嫌脏,哪里需要就会在哪里出现,直到病人转危为安。

  隔离病房里传出了异常沉重的呼吸声。那是一位退休教师,因为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住进了隔离病房,病人长期使用面罩吸氧维持呼吸,呼吸声在安静的病房里显得特别沉重。病人需要两个小时吸一次痰,只见责任护士小张戴上橡胶手套,将一根细细的吸痰管插入病人口中,病人因为神志不清,在护士提醒张大嘴巴时非常不配合,我们必须有望闻问切的技术本领,才能在完成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临近中午,一些可以进食的患者家属陆续送来了营养丰富的午餐,责任护士们耐心细致周到的为自己负责的患者喂饭,6床老大娘说话含糊,饭后老太太讲了两个含糊的词语,听不清,护士耐心询问:“大娘,您是要喝水?”病人摇头,“医生?”,病人又摇头,“女儿?大小便?女儿?”

……

  护士将所有可能的都说个遍,病人都摇头,几个护士过来帮忙,后来一个护士注意到病人的眼睛多次向左边看,就问病人是不是要移动身体翻身,得到了病人肯定的点头。唯有做到耐心、细心的观察,才能和患者做好有效沟通,为患者排解不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床呼叫!1床呼叫!”经常响起的报警声对于我们就是警钟,作为ICU的护士,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患者情况变化的时候及时地进行护理诊断,任何的迟缓和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我们始终保持脚步轻而快,动作精准迅速绝不拖泥带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但ICU病房无眠,护士无眠, 那一顶顶燕尾帽在白昼般的病房里穿梭,如一个个天使,给病人带来希望……

  “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ICU 吕唯琳